钧窑,是在建窑和耀州窑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建窑,耀州窑,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泪痕)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鱼籽纹呈一摞摞鱼卵正欲孵化而出。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能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汴梁)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基本信息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为出色。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历史记载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有土焉可陶为磁。"对钧瓷釉色之美明代张应文着文"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福州古玩展览交易哪有
福州艺术/工艺/收藏品相关信息
4月13日
2021-10-11
2021-10-09
2021-10-08
2021-10-08
2021-10-08
2021-10-08
2021-10-08
2021-10-06